人物
时段
朝代
诗文库 正文
颍川荀爽 汉 · 无名氏
 押江韵
《后汉书》曰:字慈明。幼而好学。耽思经书。庆吊不行。徵命不应。颍川为之语曰:
荀氏八龙,慈明无双(《后汉书》荀淑传。《御览》三百八十五引荀氏家传、四百九十五引续《汉书》。《诗纪》九作荀氏八龙。)
令人挽词二首 其一 宋 · 孙觌
五言律诗 押冬韵
谁识东床卧,相随庑下舂
悬知三复可,不恨五噫从。
玉冠螭头立,涂玳首封。
诸儿荀淑侣,头角尽群龙。
延熹九年举至孝对策陈便宜 其一 东汉 · 荀爽
 出处:全后汉文 卷六十七
臣闻之于师曰:「汉为火德,火生于木,木盛于火,故其德为孝(《袁宏纪》此下有「汉之谥帝称孝者,其义取此也。),其象在《周易》之《离」》。
夫在地为火,在天为日。
在天者用其精,在地者用其刑。
则火王,其精在天,温暖之气,养生百木,是其孝也。
冬时则废,其形在地,酷烈之气,焚烧山林,是其不孝也。
故汉制使天下诵《孝经》,选吏举孝廉(《袁宏纪》此下有「皆以孝为务也。」)
夫丧亲自尽,孝之终也。
今之公卿及二千石,三年之丧,不得即去,殆非所以增崇孝道,而克称火德者也(《袁宏纪》此下有「往者胤嗣数乏,本枝不毓,其咎未必不由此。」)
往者孝文劳谦,行过乎俭,故有遗诏,以日易月。
此当时之宜,不可贯之万世。
《袁宏纪》作「此谓夷惠激欲,适身而已,不可贯之万世,为后嗣德者也」。
古今之制,虽有损益,而谅暗之礼,未尝改移,以示天下莫遗其亲。
今公卿群寮,皆政教所瞻(《袁宏纪》作「皆辅主宣化,政之本也。」),而父母之丧,不得奔赴。
夫仁义之行,自上而始,敦厚之俗,以应乎下。
传曰:「丧祭之礼阙,则人臣之恩薄,背死忘生者众矣」。
曾子曰:「人未有自致者也,必也亲丧乎!
《春秋传》曰:「上之所为,民之归也」。
夫上所不为,而民或为之,故加刑罚;
若上之所为,民亦为之(《袁宏纪》此下有「其化也」。),又何诛焉?
翟方进以自备宰相,而不敢逾制。
至遭母忧,三十六日而除。
夫失礼之源,自上而始。
古者大丧,三年不呼其门,所以崇国厚俗笃化之道也。
事失宜正,过忽惮改。
天下通丧,可如旧礼。
臣闻有夫妇然后有父子,有父子然后有君臣,有君臣然后有上下,有上下然后有礼义。
礼义备,则人知所厝矣。
夫妇,人伦之始,王化之端,故文王作《易》,上经首《乾》、《坤》,下经首《咸》、《恒》。
孔子曰:「天尊地卑,乾坤定矣」。
夫妇之道,所谓顺也。
《尧典》曰:「厘降二女于妫汭,嫔于虞。
「降者,下也。
嫔者,妇也。
言虽帝尧之女,下嫁于虞,犹屈体降下,勤修妇道。
《易》曰:「帝乙归妹,以祉元吉」。
妇人谓嫁曰归,言汤以娶礼归其妹于诸侯也。
《春秋》之义,王姬嫁齐。
使鲁主之,不以天子之尊加于诸侯也。
今汉孙秦法,设尚主之仪,以妻制夫,以卑临尊,违乾坤之道,失阳唱之义。
孔子曰:「昔圣人之作「易」也。
仰则观象于天,俯则察法于地,睹鸟兽之文,与地之宜,近取诸身,远取诸物,以通神明之德,以类万物之情」。
今观法于天,则北极至尊,四星妃后。
察法于地,则昆山象夫,卑泽象妻。
睹鸟兽之文,鸟则雄者鸣鸲,雌能顺服;
兽则牡为唱导,牝乃相从。
近取诸身,则乾为人首,坤为人腹。
远取诸物,则木实属天,根荄属地。
阳尊阴卑,盖乃天性。
且《诗》初篇,实首《关雎》;
礼始《冠》、《婚》,先正夫妇。
天地《六经》,其旨一揆。
宜改尚主之制,以称乾坤之性。
遵法、汤,式是周、孔。
合之天地而不谬。
质之鬼神而不疑。
人事如此,则嘉瑞降天,吉符出地,五韪咸备,各以其叙矣。
昔者圣人建天地之中而谓之礼,礼者,所以兴福祥之本,而止祸乱之源也。
人能枉欲从礼者,则福归之;
顺情废礼者,则祸归之。
推祸福之所应,知兴废之所由来也。
众礼之中,婚礼为首。
故天子娶十二,天之数也;
诸侯以下,各有等差,事之降也。
阳性纯而能施,阴体顺而能化,以礼济乐,节宣其气,故能丰子孙之祥,致老寿之福。
及三代之季,淫而无节。
瑶台、琼宫,陈妾数百。
阳竭于上,阴隔于下。
周公之戒曰:「不知稼穑之艰难,不闻小人之劳,惟耽乐之从,时亦罔或克寿」。
是其明戒。
后世之人,好福不务其本,恶祸不易其轨。
传曰:「截趾适履,孰云其愚?
何与斯人,追欲丧躯」?
诚可痛也。
臣窃闻后宫采女五六千人,从官侍使复在其外。
冬夏衣服,朝夕禀粮,耗费缣帛,空竭府藏,徵调增倍。
十而税一,空赋不辜之民,以供无用之女,百姓穷困于外,阴阳隔塞于内。
故感动和气,灾异屡臻。
臣愚以为诸非礼聘未曾幸御者,一皆遣出,使成妃合
一曰通怨旷,和阴阳。
二曰省财用,实府库。
三曰修礼制,绥眉寿。
四曰配阳施,祈螽斯。
五曰宽役赋,安黎民。
此诚国家之弘利,天人之大福也。
夫寒热晦明,所以为岁;
尊卑奢俭,所以为礼。
故以晦明寒暑之气、尊卑侈约之礼为其节也。
《易》曰:「天地节而四时成」。
《春秋》传曰:「惟器与名不可以假人」。
《孝经》曰:「安上治民,莫善于礼。
礼者,尊卑之差,上下之制也。
昔季氏八佾舞于庭,非有伤害困于人物,而孔子犹曰:「是可忍也,孰不可忍」!
洪曰:「惟辟作威,惟辟作福,惟辟玉食」。
凡此三者,君所独行,而臣不得同也。
今臣僭君服,下食上珍,所谓害于而家,凶于而国者也。
宜略依古礼尊卑之差,及董仲舒制度之别,严督有司,必行其命。
此则禁乱善俗。
足用之要(《后汉·荀淑附传》,又略见袁宏《后汉纪》二十二)
刘德秀县丞凡五和前篇仆亦五次其韵 其五 宋 · 周紫芝
 押文韵
隐之刺五羊(原作年,据明抄、徐本改),归囊香一斤。
恕投湖亭水,内子无饭薰。
欲草廉吏传,恨无班马文。
此风一凋落,披靡(原作扉,据徐本改)如丝纷。
前身是香严,宿习今尚勤。
炉烟凝室(徐本作宝)炷,印篆缄雕纹。
嗜香犹有癖,于世已如云。
况今花木妍,香风度微芬。
节物岂不佳,老况难强欣(原作老洗难强倾,据徐本改)
太常日多,十饭九不荤。
唯有鼻孔香,时于(明抄校作时)静中闻。
未知刘季和,何如荀令君
且当置是事,一笑同氤氲。
懒画眉 明 · 郑若庸
 出处:六十种曲 玉玦记 第九出
外:安得骑箕贤相佐殷宗齐景公时。荧惑守心。发一善言。荧惑退舍。
转祻为祺羡景公汉时陈仲弓荀季和父子。隐居不仕。德星出现。
哲人今在楚江东唐太宗时岁君居心。宰相权德舆作颂以纪祥瑞。
争得见贤臣颂群邪在朝。天下贤臣俱隐遁了。便如严子陵动得星象的。
只作湘江一钓翁。
太子少师崔公墓志铭 唐 · 李华
 出处:全唐文卷三百二十一
圣唐祖宗重光。
丕变万国。
元宗肃宗今上三后继明。
格于上下。
其辅弼之臣曰赵公
奉先少师之训。
有大功于王室。
少师讳景晊
字某
清河东武城人也。
惟成于姜水。
氏曰有吕。
德莫厚乎粒蒸人。
大庭之烈也。
勋莫盛乎除暴虎。
尚父之明也。
让莫大乎推社稷。
季子之高也。
丁公元子曰季。
克让。
乞归老于崔氏。
宜乎其盛也。
八代祖元孙。
宋度支郎中
以忠烈见危致命。
夫人携二子亮敬默依夫人之党。
挺志羁孤之中。
安亲危窘之际。
亮即公七代祖也。
八为尚书
一为仆射
孙肇师。
官至中书侍郎
元子北齐安州总管府讳道淹
公之曾祖也。
生万年主簿临洺讳方骞
公之大父也。
生武功主簿吏部尚书讳贞固
公之考也。
郎中殉王事。
仆射利生人。
中书之名望。
安州之道德。
临洺之爱人。
武功之体道。
荀淑以盛德及子。
陈寔以素风及孙。
诚哉吾闻其语矣。
今见其人也。
公孩抱太夫人终。
童幼武功府君逝。
根于至性。
毁过乎哀。
乡党怜之。
皆曰纯孝。
既除丧。
外从礼训。
内积忧慕。
啜菽饮水。
励志读书。
诵无遗文。
释无遁义。
皆一览也。
年十七。
与亲兄晙同举明经。
调补梁州南郑
蜀州晋原
前后使臣表公第一。
大理评事
亲累贬利州葭萌丞。
梓州盐亭丞。
乐天知命
贞独自晦。
君子哉。
晋州司法参军
政尤一道。
史按察使皆以上闻。
河东支使
毕尚书构连帅也。
假公判官
仁者悦。
不仁者惧。
遘厉终于官舍。
春秋四十。
权厝于邙山元元庙西北原。
识与不识。
罔不相吊。
时人之安放。
后人之不幸。
夫人荥阳郑氏。
皇朝兵部郎中卫州长史元升之女。
吏部侍郎平章事愔之妹。
京兆崇贤里。
权殡于长安东南杜陵原。
夫人鞙佩纷燧。
以宁颜色。
□澄羃酒。
以奉蒸尝。
辅佐君子。
黔娄之室也。
抚导贤允。
孟轲之母也。
内训倾谢。
妇仪无师。
呜呼哀哉。
大历四年
龟筮从吉。
嗣子圆。
尚书右仆射赵国公
奉先少师夫人之裳帷。
合祔于河南北邙山某原。
礼也。
赵公初为益州刺史
属逆羯内向。
天下兵起。
至尊出长安避狄。
未有岐下之都。
因奉表上迎。
保宁圣德。
迁为中书令
翼大明。
复天下。
肃宗申养。
元宗申慈。
赵公之宣力也。
事今上镇扬州
吏部尚书左仆射
崔氏之门。
公尽善哉。
洪河在北。
清洛在南。
二室之下。
邙原高起。
是地也。
宜君子幽宅宁于斯。
永保子孙昌于斯。
其文曰。
翼翼孝嗣。
衔哀不言。
祗感永思。
常试讨论。
齐为霸国。
郑甸□姬姜协德。
贻庆后昆。
在昔贞烈。
爰有魏屿(疑)
播迁建都。
公将南辕。
造舟人便。
开漕利源。
宜有令允。
中书玉振。
安州荣道。
临洺体顺。
尚书葆光。
公以德镇。
既输典刑。
亦清维晋。
天不我遗。
时将畴师。
夫人之德。
柔善有则。
鼓钟于宫。
闻于四国。
从夫训子。
天下是式。
不及劬劳。
赵公罔极。
克诞赵公
蓼莪孝思。
奉若先训。
其贵如斯。
今日之禄。
先人之慈。
保宁幽宅。
天地无期。
宋处士汪君处微父墓碣铭淳祐四年七月 南宋 · 吕午
 出处:全宋文卷七二一九
淳祐四年夏,午叨除柱史
七月朔日,乡之处士汪君处微父之子焘,不惮老火,数百里来访于京,恳恳致辞曰:「焘不天,先君子弃诸孤八年矣。
昔者窀穸事严,未克乞文纳诸圹,不孝之罪,无以自赎。
今子秉史笔,敢疾驰再拜,求墓道之铭,庶俾潜幽赖以不泯。
不则,藏而不得记,犹不葬也」。
一念纯孝,令人感动,讵可无以塞其请?
处微父之贤,午稔闻习敬之。
其学术行谊足以防范名教,其典刑风流足以标表区宇。
此汉《文苑》、《逸民》,唐《卓行》、《孝友》所传之俦,而所谓有道之士也。
国史且宜传,如之何不铭?
乃即其门人所状及午所知者叙之。
君名处微其字。
绍兴壬午岁二月二十二日生。
少长风貌魁梧,仪矩凝重,已不类凡儿。
九岁即遭父丧,哀慕如成人。
事母以孝闻,尚逮事其大母。
群从兄弟俱同居,承顺笃睦,家庭无间言,里党翕称之。
从乡先达直阁汪公文振学,蔚有文声。
力慕高远,凡国治官政民俗靡不究,期为有用之学也。
庆元癸亥会其长兄旸以五举得官,竟不受以死。
君即感伤,无用世意。
至开禧丁卯,犹觅举阙下。
时方用兵,事日异复,慨叹曰:「是尚可求仕也欤哉」?
不就举而归,尽弃所业,翛然不以名第介意。
嘉定壬申元妃胡氏亡,手营一丘县南五里许,山如玉环,因想唐人盘谷之趣,结庐其中,名曰「环谷」;
更作堂,以「静观」扁之,取明道程子「万物静观皆自得」诗意。
自非疾忌,无日不徜徉于斯。
君时年五十,既不事科举,即取六经诸子,旁及二氏之书,研精覃思,穷理尽性,求所谓自得者。
安于贫约,饭藿羹藜,一饱欣有馀。
喜于修莳,傍花随柳,四时吟不足。
处家尚雍肃,曾无疾声遽色。
奉先务严洁,靡有慢心惰容。
坟墓有侵伐必禁,族姻有庆吊必赴。
以孝悌姻睦训家之子弟,以忠信笃敬诏里之后生。
急难相求者援之,颠连无告者恤之。
解无益之忿争,扶欲破之义役。
凡利可兴、害可除者,无不尽其情。
由是德意薰陶,里俗丕变,人自不犯于有司;
诚心贯通,水旱祈禳,神亦无祷而不格,是岂侥倖于一日者哉?
年逾六十,学益老,道益充,深有得于《孟子》养气之旨,复于先庐葺堂,榜以「善养」而扁之,胸中浩然者可想也。
给事袁公甫守徽日,雅闻君名。
至绍定间,持江东常平节,一路大祲,君独能为乡邑区画劝分,贫富得所。
袁公行部造门求见,君以编氓辞,袁公叹息而去。
更欲状其事以闻诸朝,君又谢不可。
参政真文忠公德秀亦久知君,端平甲午秘监李公遇宰是邑,真公属求言行之实,将以名氏荐,未及剡而真公薨。
人莫不为君抱憾,君则曰:「天知我厚矣」。
李公之在邑也,政有所不通,事有所可疑,多咨决于君,至公退馀閒,又未尝不诗酒相倡酬也。
后君寝疾,李公入问,君咸无所属,赋《如梦令》一阕而逝。
时嘉熙丁酉四月二十有六日,得年七十有六。
里人追哀而聚哭之,李公率僚属致祭,又为之诔,称君「清不绝物,和不失己」,相与私谥曰康范处士,咸以为知言。
噫,若处微父可不谓之有道之士乎!
汪氏为吾州著姓,派实济王绩溪则王所毓之地,故支属尤蕃大。
惟王生有德于民,此天所以启佑其后,使世以儒学名家。
君之曾大父激,三拔乡荐,以南郊恩授文学
元丰间黄门苏文定公邑宰,与之游,甚相得。
娶古灵陈氏。
大父文中,娶崔氏,继大梁孟氏。
淳熙庆恩,封太孺人
父三锡,伯氏安中季子,祝氏所生。
文中命以为嗣,祝氏于徽国朱文公母夫人为诸姑。
三锡娶葛氏,继滕氏,章敏公曾孙女。
君滕出也。
既生有淑质,复得二三外家休光馀庆,照映沾丐,故其学行风节,端确淳明如此。
君为文多伟杰,吟诗率成咳唾间。
平生著述有《曾子》、《子思子》二卷为全书,他文未成集。
娶胡氏,即先葬环谷者,至是奉君柩而合兆焉。
是为良安乡杭村之原,时嘉熙己亥四月十一日也。
男子四人:长开蚤世,次即焘也。
次点,俱业儒,季然亦蚤世。
女一人,未及嫁而亡。
孙男三人:寅、启、权。
午窃惟「清而不激,和而不流」,昔张君岷以称邵尧夫
「清不绝物,和不失己」,今李公遇以称吾处微父,如称尧夫,谁曰不宜?
午,祝氏之馆甥也,援是则于君家尝有一日之雅。
今又获读君行编,而知诸公之推许者若是,其与荀淑、戴良、郭林宗辈之于黄叔度,何以异?
使午得为君传,亦必述李公之辞赞之。
今姑即以为铭,铭曰:
夷清惠和,俱圣之俦。
隘与不恭,岂圣未优?
去就若殊,望望由由。
闻风者兴,天地同流。
处微父,渊乎其似。
清不绝物,和不失己。
奚独尧夫之不激不流,真有若夷惠之廉顽宽鄙。
故生也安贫乐道,能康济乎一身;
没兮树石表行,垂范模于百世(《康范诗集》附录。又见《新安文献志》卷七。)
相与私谥曰康范处士:原无,据右引补。
德星堂记绍兴二年三月 宋 · 杨椿
 出处:全宋文卷四○八一、《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卷一四○
全蜀西南大都会,民夥物繁,素称沃野。
潼川一道,居蜀之左,祖宗以来,曾未有以前执政出守者。
上即位之明年,行在方驻跸东南,顾蜀土险远,邮传往往隔绝。
念非元勋重臣,无以宣德意而抚安我元元,乃以右丞大资河南宇文公知府事,从新命也。
以英伟杰特之资,而辅以名家淹通之学。
自壮岁已负天下重望,文彩之烨烨,论议之详明,操履之公忠,功业之成就,践历清显,遍仪禁途,不出国门而遂参大政
以意言之,其于郡县之纲条,物理之情伪,宜若视为大君子之细事,曾不屑屑于斯也。
公则不然,始至潼川,召十邑长吏,亲谕以累朝立政立事,天子诏旨皆以保息爱养黎元为先务,各修乃职,以观报政之期。
然后去苛解娆,务存大体,宣酌民情,敦厉风化。
宽大而辅之以严,简重而济之以敏,沈静而廓之以明,惠养之诚,勤勤恳恳,蠹吾治者,芟而去之,不下堂而府政一新。
大率仁厚而不迫,镇静而不扰。
虽边鄙屡警而民安其生,徭役迭兴而民忘其劳。
千里之内,阴受公赐,熙熙愉愉,不闻忧愁穷戚之叹,而皆有爱君乐土之心焉。
故公之所为,远近数十郡视为准绳,若贪暴而不仁,伤教害民之事,则畏公之知,至惮而不敢发者。
乌乎!
古所谓以德服人者欤!
既二年,父老恐公之还朝也,则相予抗章借留于朝廷。
子美公之政,且重违父老之请,赐书嘉奖,遂许之。
潼川之人既喜公之来,乐公之化,而获公之久任也,则又相与筑堂于僧舍,绘先太师豫国公之像于其上,而从以公之伯仲与其子,为朝夕之瞻仰,取东汉荀、陈故事,榜曰「德星」。
彭宾求纪诸石,且谓某登公之门,受公之教为久且深者,某不获辞。
然切尝闻太师公昔为开江郡幕,有阴德遗爱,民为立祠祭享,迄今不绝。
上皇朝渊圣将就傅,太师通守临邛,抗疏言宜选择正人为辅导之官。
上皇谓公佐贰一州,而心存社稷,诏驰驿对便殿。
太师又奏言:「创业非难,而守成为难。
多难不足畏,而治安为可畏。
今升平日久,宜思患豫防,以保守祖宗基业」。
上皇嘉纳,对辅臣称其亮直忠信,遂擢居郎省。
方有意大用,而太师遽以疾不起。
某尝论之曰:先太师以一世豪英,位不称德,用不尽才,而义方肃穆,当世罕伦,则于荀季和、陈仲弓父子若相先后者。
至于履道教忠,萃于一门,入预政机,出使绝域,断大事于雍容谭笑之间,孚信义于骄悍贪残之虏,志节凛凛,可以贯白日而俪秋霜,虽荀与陈方之褊矣。
是知操守坚正而忠义有馀,功德兼隆而福禄未艾,非公之伯仲,其孰能当之?
黄霸颍川,治为天下第一,及居丞相而功名少损。
裴度在朝,威誉德业比郭汾阳,而晚节有流落之歉。
公逮事三朝,周旋二纪,方权臣用事,介然无所附丽,在掖垣琐闼最久,封駮纠正殆无虚旬。
士大夫持公议、尚名节者,独倚公以为重;
而恶直丑正者,闻公名亦歛衽变色,不敢少有评议。
尝请外补,上皇对迩英讲读官,指言公亮节纯诚,可为士林师表;
翊日垂拱殿对宰弼,谓公特立守义,不苟合,观之以十五年之久,而靖恭如一日。
终不允其请。
初迁八座、侍从侍从胥庆于朝,而逢掖之士相贺于两学。
二十年掌贡籍,考廷试,门生遍天下,所称荐及举自代者至同时六七人,为辅弼大臣、持从橐、居显要者前后不可胜数。
年始强仕,制词已称为元老旧德,而公谦恭愈高,恂恂似不能言。
既典外服,闻望愈隆,虽西人欲其留,而东人欲其归。
天子倚老成佐理中兴,则盖公清净之化行复归之朝廷矣。
某故推公之用心,与蜀民之所以爱公之意出于至诚,不能自已者,书以为记,而并及于此,又以慰蜀父老异时之去思云。
绍兴二年三月十日迪功郎剑南东川节度推官杨某记。
彭泽无弦琴 清 · 吴兆骞
 出处:秋笳集卷一
山右吴公,来莅兹土。春流饮马,还投濑上之钱;晓阁观鱼,早辨沙中之狱。讼庭雀下,官舍清。岂独北地豪家,毁兹枣树;遂使西川女子,弃彼芙蓉。况复从容多暇,儒雅怡心。吴季重之在元城,无妨文墨;潘黄门之居怀县,不废诗歌。追五柳之高风,抚一弹之遗操。爰进童子,用赋斯篇。愧非园令之工,敢荐正平之作。其辞曰:
伊有晋之徵士,永埋照乎柴桑
长沙之遗烈,追义熙而自伤。
敛鸾翮以卑栖,逝鸿羽以高骧。
溯清风而独远,郁明霞而不扬。
顾素琴兮兴感,意飘飘而自昂。
尔琴之为质也,则龙门飞霰之枝,马岭崩霜之干。
托琼巘而孤生,据丹岑而绝汉。
含绕梁之清哇,蕴号钟之哀散。
爰有离子之徒,王尔之俦。
循山独采,越壑相求。
剖阴茎以荐法,剪阳柯以雕锼。
采兹良质,制为雅琴。
以献君子,其声愔愔。
岂知六朝逸侣五柳高人。
广陵之永绝,叹田连之不存。
弃八蚕而莫御,屏独茧之横陈。
于是渌水空传,流风徒结。
既收逸响,谁听严节
辍繁响于飞龙,断游弦于明月。
逍遥空抚,容与自怡。
五色神蛾,不缲仙人之茧;
一双春燕,长辞愁女之丝。
荀季和之凤凰,空含玉轸;
李司隶之孔雀,谩饰金徽。
信无声而有意,何至昔之可悲。
若夫流莺始飞,条风乍起。
芳林结阴,微波成绮。
尔乃巾白袷,携乌几。
远公匡山,啸宗生于江沚。
拊兹琴兮娱心,岂操畅兮睦耳。
复如东皋晼晚,北户迎秋。
黄花夕秀,白露晨流。
荆州唱野鹰之曲,玉关寄旅雁之愁。
于是倚杖徘徊,临流顾步。
见离兽之东南,睇归云之不度。
悲哀弹于霜林,感遗操乎秋路。
抱空质而长归,收众音于泰素。
岂如荆王曲里,珠柱凄凉;
赵后宫中,玉螭隐互。
已哉!
乃为歌曰:春风澹荡春水深,思君不见多悲心。
应如陶令遗徽在,栗里风流自古今。
刘子澄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四九四、《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三五、《群书考索》别集卷一二
此间文字修改不定,朝成暮毁,甚觉可笑。
直卿必能言之。
所喻学者心粗,爱看见成义理,此亦人之通患。
但虽如此,终是须要自家玩味浃洽,考订精详,方信得及。
通计亦是许多工夫也。
《纲目》亦修得二十许卷(此一卷是正本五卷。),义例益精密,上下千有馀年,乱臣贼子真无所匿其形矣。
恨相去远,不得少借馀力,一加订正。
异时脱稿,终当以奉累耳。
近看温公论东汉名节处,觉得有未尽处。
但知党锢诸贤趋死不避为光武、明、章之烈,而不知建安以后,中州士大夫只知有曹氏,不知有汉室,却是党锢杀戮之祸有以殴之也。
且以荀氏一门论之,则荀淑正言于梁氏用事之日,而其子爽已濡迹于董卓专命之朝。
及其孙彧,则遂为唐衡之婿,曹操之臣,而不知以为非矣。
盖刚大直方之气折于凶虐之馀,而渐图所以全身就事之计,故不觉其沦胥而至此耳。
想其当时,父兄师友之间,亦自有一种议论文饰盖覆,使骤而听之者不觉其为非而真以为是,必有深谋奇计,可以活国救民于万分有一之中也。
邪说横流,所以甚于洪水猛兽之害,孟子岂欺予哉!
年来读书,只觉得此意思分明,参前倚衡,自不能舍。
虽知以是为人所恶,而终穷以死,其心诚甘乐之,不自以为悔也。
来喻之云,真知我者,尚何言哉!
然亦愿子澄深察此意,有以自振于颓波之中也。
钦夫得书,云尝得子澄书,于所谓云云者,亦颇有所疑也。
孙季和应时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五六、《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五四、《古今图书集成》学行典卷八四、一一七、《宋元学案补遗》卷一四
所喻平生大病最在轻弱,人患不自知耳。
既自知得如此,便合痛下功夫,勇猛舍弃,不要思前算后,庶能矫革。
所谓「药不瞑眩,厥疾不瘳」者也。
明善诚身,正当表里相助,不可彼此相推。
若行之不力而归咎于知之不明,知之不明而归咎于行之不力,即因循担阁,无有进步之期矣。
它论数条,亦所当讲。
别纸奉报,幸并详之。
檃括程书,岂所敢当?
当时诸先达盖尝有欲为之而未果者,然自今观之,却似未为不幸。
况后学浅陋,又安敢议此乎?
子约汉、唐之论,在渠非有私心,然亦未免程子所谓乃邪心者,却是教坏后生,此甚不便。
近年以来,彼中学者未曾理会读书修己,便先怀取一副当功利之心;
未曾出门踏著正路,便先做取落草由径之计,相引去无人处,私语密传,以为奇特,直是不成模样,故不得不痛排斥之。
不知子约还知外面气象如此否耳。
《中庸章句》、《太极解义》方是略说大概,若论里面道理,精微曲折,知它是更有何穷何尽!
未须便虑说得太详,且当以玩味未熟、分画未明为忧。
盖自顷年妄作此书,至今未见有人真实下功,理会到究竟处也。
《大事记》数条,其间诚有可疑者。
韩信事,向来伯恭面论,盖尝曰其不反,不知后来看得如何。
须是别看出情节来,不然不应如此失入也。
此可更问子约,看如何。
然渠此书却实自成一家之言,亦不为无益于世。
鄙意所疑,却恐其间注脚有太纤巧处。
如论张汤、公孙弘之奸,步步掇拾,气象不好,却似与渠辈以私智角胜负,非圣贤垂世立教之法也。
诸诗语意清远,读之令人想见湖山之胜,但亦不无前幅所论两字之病谓轻弱耳。
子陵、仲弓二绝则甚佳。
尝观荀淑能讥刺梁氏而爽已不敢忤董卓
至彧,遂为唐衡之婿、曹操之臣。
人家父祖壁立千仞,子孙犹自倒东来西,况太丘制行如此,其末流之弊为贼佐命,亦何足怪哉!
《太极》之说与《系辞》详略不同,乃是互相发明,以尽精微之蕴,最为有功。
若只依本分模榻,则亦何用增此赘语,而学者又何由知得其中有许多曲折耶?
大抵近日议论喜合恶离,乐含胡而畏剖析,所以凡事都不曾理会到底。
此一世之通患也。
明道答横渠书诚似太快,然其间理致血脉精密贯通,尽须玩索。
如大公顺应,自私用智,忘怒观理,便与主敬穷理互相涉入,不可草草看过。
如上文既云以其情顺万事,即其下云而无情亦自不妨。
明道、伊川论性疏密固不同,然其气象亦各有极至处。
明道直是浑然天成,伊川直是精细平实。
正似文王治岐、周公制礼之不同,又似马援论汉二祖也。
封建之论甚佳。
范公之说大抵切于时务,近而易行。
但于制度规模、久远意思大段欠阙。
如论租庸两税等处,亦甚疏略也。
封建一事,向见胡丈明仲所论,大抵与来喻相似,不知曾见之否?
要之此论须以圣人不以天下为一家之私作主意,而兼论六国形势,以见其利害未尝不随义理之是非则可耳。
以上诸说有未安处,却幸反复。
和季弟韵二十首 其四 1253年 南宋 · 刘克庄
七言律诗 押阳韵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莆田
即今巾镜叹苍茫,但觉书痴胜酒狂。
已怕词头趋坡老,更禁帖子累秦郎。
鲁生竞起为绵蕝,邶俗谁能不采唐。
自唱樵歌余季和,免教人谤到君房
巩仲至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五九二、《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六四
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陈寔传》曰:「字仲弓颍川许昌人。为闻喜太丘长,风化宣流。」《先贤行状》曰:「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所拔韦褐刍牧之中,执案刀笔之吏,皆为英彦。举方正,补朗陵侯相,所在流化。」),乃使元方将车(《先贤行状》曰:「陈纪字元方,寔长子也。至德绝俗,与寔高名并著,而弟谌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雁成群,世号三君,百城皆图画。」)季方持杖从后。
长文尚小,载著车中。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张璠《汉纪》曰:「淑有八子,俭、绲、、焘、汪、爽、肃、敷。淑居西豪里。县令苑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曰高阳里,时人号曰八龙。」)
文若亦小,坐著膝前。
于时,太史真人东行檀道鸾《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所画陈、荀聚星事,若作两段,即前段当画太丘乘牛车在涂,而元方等侍行,后段当画叔慈应门,朗陵对客,七龙侍食。
又当重画太丘朗陵相对,而二子一孙侍立。
叔慈本在门外迎客,客既入燕,则又不当久立门外,亦须画其侍立于朗陵之侧。
此皆似涉重复。
两段之间,又须更作山石林麓,分隔前后,皆费注解。
若只画作一段,则但为太丘乘车到门之象,而叔慈在门外迎客,七龙扶侍朗陵出至庭中,而文若在其后,即免重复,亦有遗意。
但却不见对饮行食及坐文若于膝前事,有不备耳。
凡此未能自决,不知盛意如何?
更望相度,及与画者商量,取令稳当乃佳耳。
更考后汉处士冠服教之。
聚星亭画屏赞1200年1月 南宋 · 朱熹
 出处:全宋文卷五六六一、《晦庵先生朱文公文集》卷八五、《方舆胜览》卷一一、《古今事文类聚》别集卷二五、《古今合璧事类备要》续集卷四七、《明一统志》卷七六、嘉靖《建阳县志》卷六上、嘉靖《建宁府志》卷二○、康熙《开封府志》卷一六、乾隆《许州志》卷一五、民国《长葛县志》卷六、民国《许昌县志》卷一七、民国《临颍县志》卷一六 创作地点:福建省南平市建阳区
按《世说》,陈太丘诣荀朗陵,贫俭无仆役,乃使元方将车,季方持杖从后,长文尚小,载著车中(《后汉书》曰:「陈寔字仲弓颍川许人。尝为闻喜,迁太丘长。修德清静,百姓以安。后以党人连及逮捕,人多逃避求免。曰:『我不就狱,众无所恃。』乃请囚焉。遇赦得出。宦者张让权倾天下,父死归葬颍川,名士无往吊者,而独吊焉。后复诛党人,故,多所全宥。在乡闾,平心率物,或有争讼,辄求判正,晓譬曲直,退无怨者。党禁解,累徵不起。年八十四卒,谥曰『文范先生』。」又曰:「荀淑字季和颍川颍阴人也。少有高行,博学而不好章句,州里称其知人李固李膺皆师宗之。举贤良方正,对策讥刺贵倖,梁冀忌之,出补朗陵侯相。莅事明理,称为神君。弃官而归,闲居养志。」又曰:「陈纪字元方长子也。至德绝俗,与高名并著。而弟字季方,又配之。每宰府辟召,羔雁成群,世号三君,百城皆图画。子群,字长文,为魏司空。」)
既至,荀使叔慈应门,慈明行酒,馀六龙下食。
文若亦小,坐著膝前荀淑有八子:俭、绲、、焘、汪、爽、肃、敷,居西豪里。县令苑康曰:「昔高阳氏有才子八人,遂署其里为高阳里,时人号曰八龙。」字叔慈,有至行,不仕,早卒,号曰玄行先生。爽字慈明,年十二通《春秋》、《论语》,颍川为之语曰「荀氏八龙,慈明无双。」举至孝,拜郎中,对策陈便宜数千言,即弃官去。后坐党锢,隐遁十馀年。董卓用事,徵拜司空。爽以忍暴,终危社稷,多举才略之士,与王允等密谋讨之。未及而以病终,后乃竟诛。绲子字文若,少时父以畏祸,为娶宦者唐衡女。后从曹操以为谋主,比之子房。及将受九锡,谏止之,遂为所害。「」亦作「郁」。)
于时,太史真人东行(《续晋阳秋》曰:「陈仲弓从诸子侄造荀父子,于时德星聚。太史奏:『五百里贤人聚。』」)
考亭陈氏故有离榭,名以「聚星」,盖取《续阳秋》语。
中更废坏,近始作新。
适迩敝庐,因得相其役事。
既又为之本原事迹,画著屏上,并为之赞,以视来者云:
猗欤陈子,神岳钟英。
文渊范懿,道广心平。
危孙污隆,卷舒自我。
是曰庶几,无可不可。
献身安众,吊竖全邦。
烱然方寸,秋月寒江。
愿言怀人,曰我同志。
朗陵君,荀季和氏。
连峰对起,丽泽潜滋。
僾而不见,有黯其思。
薄言造之,顾无仆役。
独呼二儿,驾予以出。
青刍黄犊,布幰柴车。
策纪前卫,杖谌后趋。
所造伊何?
高阳之里。
维时荀君,闻至而喜。
顾谓汝靖,往应于门。
七龙矫矫,布席开尊。
靖肃而前,翁拜其辱。
何悟斯晨,得见清穆
命爽行觞,旅馈次陈。
献酬交错,礼度情亲。
载笑载言,罔非德义。
益迈乃猷,以辅斯世。
髧髦两稚,亦寘膝前。
原深本固,莫出匪贤。
维此慈明,特谢俦匹。
晚际国屯,敢惮濡迹。
赘旒之命,恃以少延。
邦朋之最,孰与为先?
郁乃附曹,群亦忘汉。
嗣守之难,古今共叹。
崇台回极,于以占天。
犹曰兹野,德星萃焉。
我寓有亭,旧蒙斯号。
今刺前闻,象仪以告。
高山景行,好德所同。
课忠责孝,独概余衷。
百尔窥临,竟考毋怠。
死国承家,永奉明戒。
感年1088年 北宋 · 邹浩
 押有韵 创作地点:山东省菏泽市定陶县
一世三十年,我今二十九。
昔人当此时,事业已不朽。
颜渊语心斋,瞠若夫子后。
著录盈三千,独居四科首。
荀彧王佐才,智略子房偶。
脱身作谋主,谈笑解纷纠。
元宾与习之,二李相左右。
复命索玄微,词章配韩柳。
夙成更超伦,初不愧黄耇。
项橐实可师,仲尼安敢友。
孔融登龙门,元礼接弥厚。
叔度千顷波,能使荀淑忸。
陈蕃置一室,誓涤天下垢。
贾谊入朝廷,号咷动明后。
陆机文赋成,见者咸敛手。
祢衡孰比俊,帝室宜见受。
李贺锦囊中,佳句敌琼玖。
相望编简上,灼灼列星斗。
而我独何人,拟之一无有。
追维故时事,浃背汗如浏。
穷年坐井底,曾不辨齑臼。
多岐既亡羊,画虎欲类狗。
狂澜傥不回,何以刷兹丑。
吁嗟岁律逝,易于屈伸肘。
分阴所当惜,来者勿复苟。
譬彼力田子,耘锄肯卤莽。
所期嘉苗成,不使乱于莠。
血气况方刚,龙钟未为叟。
高名非我心,没齿庶无咎。
策问(一五) 北宋 · 邹浩
 出处:全宋文卷二八三八、《道乡集》卷二九
问:颍川四长,前史谓并以仁信笃诚使人不欺,故序循吏而及焉。
夫不欺人易,使人不欺难。
从古以来,有使之不能欺者,子产之于郑是也;
有使之不忍欺者,子贱之于单父是也;
有使之不敢欺者,西门豹于邺是也。
彼四长者,必居一于此矣,果孰从而然乎?
今考其传,韩仲黄之于赢,陈仲弓之于太丘,其详可知也。
若乃荀季和之于当涂,初不载其设施之迹;
钟季明之于林虑,虽以命之,而实未尝就。
则史何以知其所为而称之乎?
将以其已然之效而逆知其所未为乎?
然则其已然之效又何在也?
如此而议人,亦可乎?
诸君非其乡人,则寓其乡校者,闻其风而讲之有日矣。
愿以释有司之惑。
董大参家屋梁产二茎形如合璧 明 · 林大春
五言排律 押阳韵
瑞霭来青嶂,灵芝产画梁。
乾坤开正色,云物绕西方。
照眼重金细,笼纱合璧香。
惟天眷有德,俾尔寿而康。
荀淑家声旧,太丘誉望扬。
德星他日聚,百里见辉光。
李集正1101年 宋 · 葛胜仲
 出处:全宋文卷三○六七、《丹阳集》卷三 创作地点:山东省济宁市兖州区
某愚不肖,经学行诣不能超绝等类。
谬恩推泽,使授业鲁郡,惧不振职,私懔懔也。
单车始至,人士见迎者有数,独足下奋然宠以书辞,猥见褒假,且望仆以尊。
顾盼剪拂之重,仆虽不敏,敢不因来示所称述而广之,以晓左右者之听。
项橐七岁,为孔子师。
颍川荀淑,高自标待,于名士少推许。
一日见黄叔度汝南逆旅中,竦然异之,谓曰:「子吾之师表也」。
王戎之于步兵祢衡之于孔北海,少皆二十岁,而相与为欢友,著事者以为美称也。
盖师取四术,友求三益,年龄后先,正自不校。
足下引韩退之之辞曰:「生乎吾后,闻道也先乎吾,吾从而师之」。
意谓仆年虽尚弱而宜居师表之位,顾仆何足当之?
徒以黾勉禄仕,有不得已者。
昔韦中立见柳子厚南州,欲北面就弟子列,子厚逡巡逊却不受。
退之则不然,作《进学解》以诲诸生,又为《师说》以授李氏子,抗颜为师,不顾怪骂。
夫二子以文艺卓越,同为一世宗仰,顾或抗或逊,矛盾如此,何哉?
退之教职子厚居散地故也。
仆虽闇滞,而代匮黉宇,苟有铢发裨补,固不敢以犬马齿少为解矣。
试以一事塞雅意。
足下属词虽工,而许与不自爱,恐论议士它日不以标鉴相许也。
商、周灏噩之文章,卓然杰出于千百岁之上,圣人不生,斯文未易再睹。
今以牵强酬应之文轻见比拟,不太诬乎!
至论宏词,舍刘、柳而独推陆贽、裴度,甚善,是欲以名义功阀见勉也。
三复叹息,谨受教矣。
薛徵士一瓢招同许竹素汪山李克三叶定湖俞赋拙虞东皋集扫叶庄各赋一诗 清 · 袁枚
 押词韵第六部 出处:小仓山房诗集卷七
一瓢不饮好饮客,糟丘高筑苏阊门
七百斛秫曲了事,三十六封书招人。
端午后七日,大开水南园。
坐中衣冠何伟然,霜眉雪鬓堆玙璠。
彦先挥羽扇,林宗垫角巾
王融作才语,乐令能清言。
文史玄儒张旗鼓,词波四起风轩轩。
癫本何妨盛德事,乐亦不忧儿辈闻。
疑是张乐洞庭野,帝台石上觞百神。
又疑云仙传真诰,灵箫墨会来纷纭。
谁知乃是高阳里中小集耳,季和为主,太丘为宾。
元方执杖,慈明捧尊。
膝上最小荀文若,亦复秀眉长颊朱点唇一瓢外孙陆郎。)
潜虬除手令,括颈无车轮。
但知文字饮,各醉葡桃春。
共算坐中春秋七百二十有三岁,早已上压中丞兰台聚,下继香山九老群。
只愁太史多事作妄奏,却喜此夕雨脚不断无星辰。
尔止兼讯元白彝仲 明末清初 · 释函可
七言律诗 押先韵
孤踪如鹤笔如泉,抖擞奚囊淡淡仙。
卖赋不酬兼卖卜,忧贫无计独忧天。
马融名下玄为首,荀淑筵中实最贤。
想得团圞风雪里,共斟白水奠寒边。